新闻速递 & 外事动态

  • 《Nature Communications》刊登我校材料与能源学院李兆栋博士在活性功能分子精准创制领域取得的新突破
        炔烃和氰基是合成化学中重要的转化基团,广泛存在于多种天然产物和药物中。在众多合成方法中,经典的Sonogashira coupling是合成芳基炔烃最有效的转化之一,并被应用到工业生产中。随后,该体系也被研究人员进一步拓展至Pd/Cu、Ni/Cu和Cu/hν催化的烷基卤化物与炔烃的偶联反应。然而,利用末端炔烃直接进行远程未官能化sp3碳的精准炔基化偶联仍然是分子创制领域的一大挑战。    最近...
    2020-05-06
  • 我校陈乐天教授应邀在第28届PAG国际学术会议做学术报告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陈乐天教授应邀参加了在美国圣迭戈举办的“第28届国际动植物基因组大会”(The Plant & Animal Genome Conference,简称PAG会议),并在“水稻功能基因组学”专题中做了题为“非对称遗传互作调控水稻种间杂种不育”的口头报告,与国际同行分享了我校在水稻杂种不育的最新研究成果。陈乐天教授参加PAG会议    该会议从1992开始,每年在美国加州圣迭戈定期举...
    2020-05-06
  • 我校农学与林学学科进入全球30强
       QS全球教育集团3月3日在伦敦发布了第10年度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本次排名横跨5大学科群和48个学科,评估了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1368所高校。中国大陆18所高校的100个学科进入前50名,我校农学与林学学科列全球第30位,较2019年上升15名。除我校外,中国大陆高校进入农学与林学前50名的还有中国农业大学(10)和南京农业大学(26)。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结果来自94000位全球权威学者对学科的全面评估、44000家顶尖雇主对...
    2020-05-06
  • 我校再增2个ESI学科进入全球前1%,总数已达8个
        ESI2020年1月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校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我校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    我校已有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化学、微生物学、材料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工程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植物学与动物学已进入前1.5‰,排名持续上升。    本期共有6415家机构ESI学科进入全...
    2020-05-06
  • “疫”路相伴:海外合作院校纷纷致函 关心慰问我校师生抗疫工作
        急难有情,情有馀兮。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 我校在全球的合作伙伴第一时间通过信函、视频、邮件或微信等多种方式发来慰问,向我校师生表达高度关切和共克时艰的心愿。    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校长Andrew J Deeks教授致信我校,表示“贵校是爱尔兰都柏林大学重要的合作伙伴,在这个艰难的时刻,我衷心向贵校师生表达我的关心,希望本次公共安全危机能早日过去。了解到贵校发布...
    2020-04-28
  • 彭新湘课题组研究成果入选iPlants“全球2019年植物科学十大进展”
        我校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彭新湘课题组2019年1月在Molecular Plant上发表的题为“Engineering a new chloroplastic photorespiratory bypass to increase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in rice”的研究成果,继被评为“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4-2019优秀论文奖”、“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奖”后,近日又被知名植物科学类公众号iPlants...
    20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