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时间:2025-11-13 浏览次数:10 次
为强化党建引领、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增强部门协同联动、营造团结奋进的创新服务工作氛围,2025年11月9日,华南农业大学国际交流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与基地管理处工会联合组织教职工赴增城教学科研基地,开展“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丝路同行”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实地参观、主题报告、专题分享与互动交流,深化对学校农业科研试验研究及成果转化应用的认识,共探生态文明建设、农业绿色发展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新方向、新路径与新模式。

活动伊始,基地管理处处长姚维围绕增城教学科研基地的发展历程与功能定位作介绍。他表示,该基地已从最初的农村、农田,不断改造建设,逐渐升级为集科研、教学、示范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教平台,在农林作物育种、高效种养殖、园艺设施生产、生态循环农业、无人农场等领域的科研及其应用成果显著,当前已成为学校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实验、实习、实训与实践载体。

随后,国际交流处处长章家恩作了 “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从理论到实践、从理念到行动”的主题报告。他结合人类文明演进脉络,从生态学角度与视野,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行了领学与解读,深入解析了“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等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实践案例。随后,他结合自己承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分享了其团队在稻田生态种养(“禾下经济”)、旱坡地立体复合农林业(“林下经济”)、水稻主粮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以及外来生物入侵防控等领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展示了绿色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从理念到行动的创新活力与应用前景。

座谈交流环节,两部门教职工聚焦“推动基地科研成果走出去”、“加强跨部门资源共享与项目协作”等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今后将充分发挥国际交流处对外联络的优势与基地管理处的科研载体优势,协同讲好中国农业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丝路故事”,为学校国际化发展注入新动能。

活动最后,大家实地参观了无人农场、航天育种水稻基地、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农业等实验示范区。在科研人员的讲解下,教职工们近距离观察了稻渔共生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与模式,详细了解绿色生态农业的应用成效。整个活动兼具知识性、实践性与趣味性,不仅搭建了跨部门沟通的桥梁,增进了教职工间的协作共识,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大家服务国家战略、投身农业绿色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